【我的靜脈曲張開完刀為什麼又復發?】「全三層破壞」是否確實可能是關鍵

2025/03/31


「我幾年前就做過手術了,怎麼現在又整條血管浮出來?」


一位 60 歲婦人,幾年前在其他醫院接受過雷射靜脈曲張手術,當時症狀曾明顯改善。但最近幾個月,小腿又出現脹痛與血管突起。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原本治療過的主幹靜脈竟然粗大如初,血流暢通,就像「從沒開過刀」一樣。

這樣的復發案例,並非個案。在臨床上,我們時常遇到「術後幾年再復發」的患者。原因之一,可能與手術當時是否有「徹底破壞血管三層結構」密切相關,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關鍵概念:「全三層破壞」。


靜脈曲張與血管壁的三層結構


靜脈曲張與血管壁的三層結構


靜脈曲張是因靜脈瓣膜功能不良,血液倒流、壓力升高所造成的血管擴張與變形。而靜脈血管壁由三層組成:

 內膜 (Intima): 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功能是提供平滑的內襯,讓血液順暢流動。受損時容易引發血液凝固。
 中膜 (Media): 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和彈性纖維組成,負責維持血管的彈性、張力與收縮能力,藉此調節血管管徑。
 外膜 (Adventitia): 最外層,由膠原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提供結構性的支撐,並將血管固定於周圍組織。

當靜脈曲張發生時,這三層結構都會被長期的高壓拉扯、變薄、失去彈性。


微創手術有效嗎?為何仍會復發?


目前靜脈曲張微創治療的技術很多,依照閉合血管的原理不同,大致分為「熱消融治療」、以極「血管內膠水黏合治療」兩類。其中「熱消融手術」仍是黃金治療標準,其原理就是利用熱能將靜脈曲張的血管組織破壞,使血管完全失去功能且不再復通。

「全三層破壞」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靜脈壁是否全三層破壞與日後復發的差異


所謂「全三層破壞」,是指治療必須讓靜脈從「內膜、中膜到外膜」全層都能夠破壞與纖維化(transmural destruction)
,使血管完全失去功能且不再復通。這個概念雖非正式術語,卻逐漸成為避免復發的治療目標。而不同熱消融裝置的「破壞深度」有別,以目前台灣常見的三種熱消融裝置為例:


1. 射頻消融(RFA):透過直接加熱熱傳導破壞血管,操作時須注意務必與血管壁「緊密貼合」,以免加熱不足、破壞不足的問題。

2. 雷射消融(EVLA):效果受雷射發散方式、波長、回拉速度與能量設定影響,若熱度集中在內膜,三層破壞不穩定。台灣的雷射導管主要有三種波長、以及不同的發散方式,須注意各種導管的操作細節。

3. 微波消融 (EMWA):利用微波能量快速加熱血管壁組織中的水分子,達到均勻、快速的凝固閉合效果。需注意不同粗細的血管可能需要不同的瓦數與加熱時間。


臨床提醒:選擇合適技術+術後追蹤很重要


回到那位復發的婦人,她當年的手術可能只封住了血管內層,並未破壞中層與外層。這就像只是「暫時拉上拉鍊」,沒過多久又會被撐開。要避免這樣的狀況,患者可以問問主治醫師以下幾個問題:

- 我的靜脈適合哪種手術方式?

- 醫師採用的技術能達到三層破壞嗎?

- 術後需要追蹤多久?有什麼生活習慣需調整?


結語:要效果更持久,就要「從裡到外」處理徹底


靜脈曲張的治療不只是表面修補,更關鍵的是:能否從內而外徹底封閉病變靜脈,避免未來再發作。「三層破壞」這個概念,讓我們看見技術背後的深度與層次。選對醫療團隊、選對技術,才能真正走向雙腿輕盈的未來。



靜脈曲張困擾嗎?點此聯絡我們 -->「富足診所 微創靜脈曲張治療專家」


醫師介紹
最新消息
服務項目
專題文章
案例見證
影音分享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