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將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簡單歸咎於『老化』?」
在這個高壓、高耗能的時代,我們習慣了身體的「卡卡」。但俠醫楊智鈞提醒您:「身體的狀態,是內在平衡的一種觀照。」當您經常感覺頭暈、思緒變慢,這不只是單純的疲憊,很可能來自『慢性腦部缺氧』 - 這個心血管系統發出的微弱求救訊號。
慢性腦部缺氧是一種長期、持續的「循環失衡」狀態,它不僅影響您的當下生活品質,更在科學文獻中被證明與未來「認知功能退化」(如失智症)有相關性
臨床與實驗研究指出,慢性腦部缺氧會造成認知功能的明顯衰退,尤其影響注意力、學習記憶、反應速度及執行功能。這與臨床觀察中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導致的慢性缺氧的認知功能下降現象符合。
影響機制:慢性缺氧性腦部病變會促進小血管病變,特別是白質病變(White Matter Lesions)。白質負責連結大腦各區神經纖維,是訊息傳遞的高速公路。一旦白質因缺氧而受損,將會破壞這種高效連結,導致思考與反應速度變慢、詞不達意等認知功能受損現象。
研究指出,慢性缺氧會加速神經細胞死亡和引發發炎狀態,從而加速阿茲海默症相關蛋白的異常堆積,加重神經退化,形成認知功能退化的高風險環境。此外,缺氧也會破壞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並使微膠細胞持續活化,加劇血管型失智症的進程。
小結 : 慢性腦部缺氧是失智症重要的潛在推手。
請靜心對照頁首附圖中的的腦缺氧警訊自我檢視表,如果分數超過6分以上,建議進一步檢查。
請根據您過去一個月內的感受,選擇最符合的選項,並在心中加總分數。
0 分 = 幾乎沒有
1 分 = 偶爾出現
2 分 = 有時明顯
3 分 = 經常困擾
思考或反應速度變慢?
閱讀或聽人說話時常跟不上?
常忘東忘西、詞不達意?
重複提問、重複說過的話?
說話時口齒不清或表達卡住?
走路或轉身時覺得不穩?
使用筷子、寫字或扣鈕扣變吃力?
經常頭暈、頭痛或頭重腳輕?
視線模糊、重影或視野變窄?
手腳冰冷、發麻,懷疑循環不良?
容易疲勞、肌肉無力?
呼吸短促、吸不到氣,或嘴唇指甲發青?
0–5 分|狀態穩定: 幾乎沒有腦部缺氧相關困擾,建議持續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與良好睡眠!
6–15 分|建議關注: 偶爾出現一些腦部缺氧可能徵兆,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並可考慮安排腦血管超音波或血氧檢測!
16 分以上|值得檢視: 已出現較多相關狀況,建議與楊智鈞醫師討論,進一步了解循環與腦部供氧健康!
高壓氧治療,透過大幅提升血氧濃度。有助於將這些高溶解氧能更有效地滲透到腦部組織、微血管與缺氧的白質區域。高壓氧有助於細胞活力,對於因循環不良造成的疲勞、頭暈與注意力下降,提供深層的血液循環優化與修復支持。部分動物實驗與臨床研究支持能減緩認知損害。
而血液中的脂肪、廢物、發炎因子若過多,將會提高血液黏稠度、影響微血管流動。血液淨化(血漿廓清),透過過濾血液中多餘的血脂及中大分子代謝廢物,使血液濃稠度下降,當血液變得「清淨」流動性提高時,能更順利地將氧氣與營養送達腦部與末梢循環。
富足診所與俠醫楊智鈞邀請您,將日常的頭暈、健忘視為身體給予的「靜心提示」。早期發現、早期調整,是預防慢性腦部缺氧、進而支持心血管健康的關鍵。
觀照您的心血管,讓大腦重拾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