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壓氧可能有助傷口復原? 五個關於高壓氧對傷口作用的問答

2025/10/21

Q: 為什麼高壓氧可能有助傷口復原?


「醫師啊,我這塊皮被掀起來,流血流了好幾天,包一包好像有停,但掀開又流耶…是不是年紀大、血不好了?」

74歲的北北伸出他的右手給我看。皮膚薄得像紙,手背上有一大片瘀血、中央還有裂口。這種情況在年長者常見,尤其血管老化、皮下脂肪變薄、再加上抗凝血藥物,就更容易「一碰就破」,癒合又慢。

我先用止血紗布加壓止血,再敷上薄薄一層藥膏,接著安排他去高壓氧艙一小時。北北半信半疑地說:「這個艙會不會像潛水艇一樣?要帶氧氣罩嗎?」

我笑著回:「我們是讓氧氣『潛』進你的血液裡,幫助傷口呼吸。」


Q: 高壓氧治療,是什麼?


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是一種讓病人吸入高濃度氧氣的治療方式。人在密閉艙內,壓力被提升至比大氣壓還高的狀態,這時氧氣不只透過紅血球運送,還能溶解進血漿中。根據氧倉壓力的不同,氧氣溶解度可以提升 7-20倍不等。

這代表什麼?
代表氧氣可以更深入滲透到微血管不良、循環不順的組織裡,就像灌溉系統突然多了一條旁路,幫助原本快「缺氧壞死」的地方重新獲得營養與能量,啟動修復機制。

Q: 臨床上,高壓氧常被用於什麼情景?

A:臨床上 高壓氧常被應用於: 
* 糖尿病足、慢性潰瘍
* 皮瓣或移植後循環不良
* 放射線治療後的壞死傷口
* 一氧化碳中毒、減壓病等急症

但對一些「輕症傷口」或年長者的皮下血腫,也可能帶來加速癒合的幫助。

氧氣,是最天然的「修復藥」
我們常以為傷口癒合靠藥膏、靠縫線,其實最關鍵的是「血流」與「氧氣」。
傷口要長新肉、新皮,細胞需要氧氣去製造膠原蛋白、清除壞死組織。
但當血管變脆、血流變差,氧氣送不到,修復速度就像塞車一樣慢。
這時,高壓氧艙就像「替代道路」,能暫時繞過壅塞,讓氧氣直達現場。

就這樣,北北在第一次治療後回家,一週後回診時我一看,原本紅黑的瘀斑幾乎全退,掀起的薄皮也黏合得漂亮,幾乎看不出來受過傷。唯一的小缺點,大概就是他這次掛號費好像浪費了(笑)。


俠醫碎念:癒合的關鍵,在循環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有驚人的「自癒力」,只是年紀大、血管老化、三高或慢性病時,這股力量會被拖慢。高壓氧艙不是魔法,但它能「喚醒」這股原本就存在的修復能力。

就像書裡我常說的——
「醫師的手術刀,永遠不如身體自己的修復力強。」


Q : 高壓氧治療前有哪些注意事項與禁忌症


A: 雖然高壓氧是一項相對安全、非侵入性的輔助治療,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在接受治療前,醫師一定會先評估全身狀況,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建議或需特別評估的情況:
 未治療的氣胸(肺破裂或漏氣)
 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氣腫
 最近動過耳鼻竇或胸腔手術
 有氣體栓塞、鼻竇炎、中耳炎等氣壓調節困難者
 癲癇控制不佳或曾發作過
 孕婦(需個別評估)
 糖尿病患者需先控制血糖,避免艙內低血糖發作

此外,進入氧艙時請:
避免攜帶打火機、手機或電子裝置入艙(高壓氧環境屬高氧環境,易燃物危險)
勿塗抹油性乳液、香水或指甲油
若感冒、鼻塞、耳脹痛,請先暫緩治療,以免造成耳膜壓力傷害

這些細節雖然看似瑣碎,但都是為了安全。
任何療法,在正確的人、正確的時機使用,才能發揮真正的幫忙。

所以若你或家中長輩:

* 傷口反覆不癒合
* 常出現瘀青、皮膚薄得容易破
* 糖尿病控制後仍有潰瘍傷口


都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高壓氧輔助治療。
它不是萬靈丹,但可能是讓傷口快一點、乾淨一點、少一點痛苦的選擇。

小結語

醫療有時候,不只是「治病」,也是「幫身體找回它原本會的事」。
看著北北回診時那句:「醫師,我是不是沒事了?」
我心裡想的其實是——
這才是我最喜歡看到的樣子。
願每一個人,都能讓身體自己說出:「我好了。」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怎麼包都不會好的傷口」呢?
留言分享你的經驗,也許你會發現,有時候「氧氣」就是最溫柔的藥。

#高壓氧 #傷口癒合 #俠醫楊智鈞 #富足診所 #醫療日常 #自癒力

醫師介紹
最新消息
服務項目
專題文章
案例見證
影音分享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