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智鈞醫師
靜脈曲張微創手術讓患者可以大幅減輕手術的負擔,但是若治療時未處理完整,後續復發的風險恐怕會大幅提高。今天我們就以一個真實案例來說明,為何「穿通枝(Perforator)」是術後復發的重要原因。
67歲的柯先生多年前接受過靜脈曲張的微創手術。手術後,症狀一開始確實有改善,但一陣子以後,他發現左小腿的靜脈又變得非常明顯,伴隨著腫脹、沉重感、間歇性疼痛及夜間抽筋等不適。經過多次嘗試保守治療(穿彈性襪、抬高腿部等),症狀仍然無法改善,因此王先生前來我們診所求診。
在超音波檢查中,我們觀察到柯先生左下肢的淺靜脈系統主幹(大隱靜脈)在大腿上段約1/3處已經萎縮,顯示過去的治療曾經部分有效。然而,從大腿中段開始,有一條「巨大且扭曲」的穿通支從深靜脈延伸出來,連接到小腿的淺靜脈。這條穿通支成為復發的主要元兇。
要理解穿通支的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腿部的靜脈系統分為「深靜脈系統」與「淺靜脈系統」,就像兩條平行的水路,一條是河流(深靜脈),另一條是下水道(淺靜脈)。穿通枝則像是連接這兩條水路的「交流道」,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應該由淺靜脈流向深靜脈,再回流到心臟。如果交流道(穿通支)出現功能異常,血液就會逆流,導致靜脈曲張復發。
深靜脈, 淺靜脈, 與扭曲的穿通枝
柯先生的復發原因可推斷為過去的治療範圍不夠完整,關閉的區段過於短小,僅處理了大腿上的主幹靜脈,卻忽略了從深靜脈延伸出來的穿通枝。因此,深靜脈的高壓血液持續透過這條「交流道」滲透回淺靜脈,造成小腿靜脈再度擴張。
針對這類復發案例,我們會採用進一步的微創手術,針對病變的穿通枝進行精確的消融或結紮處理,阻斷血液回流的路徑,並確保其他血管正常運作。這樣可以大幅降低術後復發的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透過這次的案例,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靜脈曲張術後復發的原因,以及穿通支在治療中的重要性。如果您或家人有類似的問題,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本文與圖片版權歸屬楊智鈞醫師與富足診所,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富足診所:提供專業靜脈曲張全方位治療。--> 由此預約